心脏外科石践团队完成我院首例心肌夹层瘤的外科治疗,患者术后恢复顺利,痊愈出院;心肌夹层1986年首次超声报道,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非常罕见的疾病之一,多为个案文献报道;心肌夹层多合并其他疾病,需要同期治疗,手术复杂。
患者女性,69岁,因冠心病在外院就诊,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狭窄,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。主要诊断: 冠心病,不稳定心绞痛,陈旧性心梗,左室室壁瘤,二尖瓣反流,高血压病,甲状腺肿。因患者高龄,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是主要病变,室壁瘤和二尖瓣反流目前不需要治疗,术前拟行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术。
术中发现严重心包黏连、无法辨认冠状动脉解剖结构,首先进行了心包剥脱手术,然后游离出冠状动脉,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,并在狭窄的右冠状动脉采用了补片成形技术进行了旁路吻合,保证了良好的长期通畅;但术中发现左室室壁瘤虽然表面范围不足5cm,但性质僵硬、表面颜色异常,与“正常的”室壁瘤迥然不同,于是改变手术方式,切开瘤体后发现广泛的左室前壁夹层形成,并累及前室间隔,夹层内大量坏死组织,手术彻底清除夹层内坏死组织,然后行左室成形术。
心肌夹层和心肌内夹层血肿是心肌梗死后罕见的严重并发,是亚急性心脏破裂的一种表现形式。心室腔内的高压以及梗死部位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水肿,导致心肌纤维脆弱、断裂,心肌纤维层之间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扩大,引起室间隔肌层撕裂为两层,可累及左心室、右心室、室间隔,本例为左室前壁-室间隔广泛心肌夹层。
该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满意、术后过程顺利,与恰当的左室成形技术关系密切。心肌内夹层血肿造成正常心室壁结构异常,手术中需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,否则非常容易造成手术后的切口出血,心室切口出血是左心室成形手术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;同时也必须严格保持足够的左室容积,保证心脏的前负荷;由于左室的几何形态对术后的心脏功能影响巨大,在进行左室成形中,更需要保证符合生理要求的左心室锥形结构。

A室壁瘤外观 B心肌夹层内坏死组织 C夹层和坏死清除后